他终于跻身副省级
公开简历显示,庄稼汉系福建惠安人,1963年10月出生。自30岁起,他在省发改委(计委)工作10多年,直至2004年5月任升省发改委副主任。2009年10月,也就是他46岁时,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,并被明确为正厅级。2011年10月起先后任省物价局、环保厅一把手。
自2015年2月,庄稼汉离开省政府系统,开始外地主政的节奏。先是赴南平市任市委书记,后于2016年9月接任厦门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。
直至2017年1月13日,被正式选举为副省级城市——厦门的市长,历时7年多,庄稼汉实现了从正厅级到副省级的跨越。
在获任厦门市委副书记的干部大会上,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宁对庄稼汉如此评价:政治素质好,政策理论水平高,较长时间在省直综合部门任职,也有地方主官的经历,领导经验丰富,思路清晰,敢抓敢管,考虑问题比较周全,推动工作善于抓住重点,为人正直,性格沉稳,自我要求严格。
曾表示污染面前无面子可言
在福建环保厅厅长一职上,庄稼汉的“敢抓敢管”可见一斑。
2014年10月17日,人民网刊发《为生态福建坚守阵地、当好卫士——专访福建省环保厅厅长庄稼汉》。文章中,庄稼汉对公布欠缴排污费企业而行为做出回应:“我们不管企业大小,只看污染大小!”当时这位庄厅长的话掷地有声:污染物排放面前,大企业和小企业都是平等的,该公示的就公示,没有“面子”可言。
谈到环境和发展的关系,庄稼汉说:“破坏环境的发展,谈不上是真正的科学发展!”他表示,福建的经济发展,必须考虑生态省建设的战略背景,“一个项目放在流域的上游,虽然会给局部区域带来一定的GDP,但对下游更广大区域的生态而言,影响不容忽视。为此,对于什么项目能上,什么项目不能上,我们实行‘一刀切’”。
名为“庄稼汉”的他与农业有解不开的缘分。
2015年,任南平市委书记时,庄稼汉多次调研农业农村工作。比如当年4月,庄稼汉到铁山东涧村调研设施农业发展情况,并进入大棚察看了花卉生长情况,详细了解农产品种植、经营和销售。
他指出,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,各级各部门要常抓不懈,引进有经验的人才,提高管理水平;扩大产业规模,拓展市场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;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,让更多的群众认识现代设施农业,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中来。
比如当年7月,庄稼汉相继深入政和、松溪、建阳、武夷山、顺昌等地调研农业农村工作,先后察看农民创业示范基地、农民合作社等。
他强调,要突出龙头带动,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,形成龙头连基地带农户的格局,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,延伸产业链、提高附加值,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。
不惟如此,到厦门任代市长第三天,庄稼汉就前往集美区调研“莫兰蒂”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当地媒体报道称,庄稼汉先后前往正新集美厂和灌口双岭村,深入车间一线,走进田间地头,察看企业和农户受灾和恢复生产情况。“我们一起来想办法!”庄稼汉向受灾企业表示慰问。
网友认为“庄稼汉”名字接地气
中新网曾有评论指出,“庄稼汉”是中国北方地区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男人的一种别称,泛指农民。作为福建惠安人的南平市委书记庄稼汉,起了这样一个具有“北方特色”的男人名字,也并不奇怪。
因为,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本来就是起源于北方黄河流域地区,后推而广之,所以“庄稼汉”一词的意思,早已经随着农耕文化一起流传到了中国的大江南北。
中国网的评论表示,很多人为“庄稼汉”这个名字“点赞”,认为很接地气,能充分体现出在当下,社会群众对“接地气”干部的期待,对为民务实清廉干部的认可。
“庄稼汉”勤劳务实、朴实无华。“庄稼汉”都是“泥腿子”,最接地气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。领导干部要以“庄稼汉”为榜样,不怕沾了泥湿了脚,不高高在上,拒群众于千里之外。不要抱有领导干部的优势感,要视群众为亲人,能够与群众平等相处。
经常性地深入基层,实地调研,了解情况,把工作做到群众中去,符合群众所需所盼所想。要走出机关大院,走进基层群众,走进农家小院,走进田间地头,走走乡间路,喝喝田中水,尝尝农家饭,说农家话,听百姓言,办群众事,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,与群众打一片,成为群众的自家人。